性别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

必威博彩直播APP


          性别的形成不是先天的,而是社会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对于这一点,不同的理论进行了不同的解释。
          1.心理分析理论
          性别形成的心理分析理论又称“角色自居说”。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海伦·多伊奇、霍尼和埃里克森。该理论以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基础,强调自居作用在男女两性性别行为形成中的作用。自居作用的机制是认同、接受、暗示和模仿,是一种保持心理平衡的自我防御机制,意识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该理论认为男女两性性别特点的形成是由于他(她)们在儿童时期,无意中模仿和自己性别相同的成年人,特别是模仿父母的行为,从而形成不同的性别角色。性别角色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男女两性的婴儿共有的对母亲本能的依恋,以使潜意识的本能在与母亲的交往中得到满足,使本我得以通过自我得到发展。第二个阶段是儿童产生自我意识之后,男女两性根据外部世界,特别是家庭环境的要求,有意识地模仿与自己性别相同的成年人,特别是父母的行为,限制和压抑本我的冲动,以求得心理上平衡。在这一过程中,男孩子抑制了本能的“恋母情结”,转而认同自己的父亲,模仿父亲的举止行为.并且把其变成自己个性中的一部分。而女孩子对母亲的认同,并不是由于恋母情结所致,而是害怕失去母亲的爱,便把母亲的形象纳人了自我概念之中。


          2.社会学习理论
          性别形成的社会学习理论也称“性别定性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心理学派.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阿尔伯特·班杜拉、米歇尔等。这一理论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是环境决定论和行为主义。它认为行为强化是性别形成的决定因素,重视两性心理的外部表现,即男女不同的行为差异。
          社会学习理论关于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基本观点是,性别角色是后天学习获得的,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家长、教师、同伴等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人通过榜样、期待、玩具选择来强化性别适应行为。惩罚性别不适应行为,通过对男女儿童的不同对待来形成儿童的性别行为。该理论认为,男女两性性别特征的形成是男女角色社会化的过程,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实现的。性别社会化的代理者通常是父母、教师、演员、同龄人团体、小说、报刊、电影、电视等。
          性别形成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性别角色的形成过程是包含大量的观察、模仿同性模式的学习过程。在儿童期早期.父母会按照社会对男女两性的要求去塑造孩子的行为.母亲和父亲的赞扬和要求.是性别角色学习的强化因素。在性别定型过程中,男孩子倾向于模仿父亲的行为,女孩子则模仿母亲。随着儿童生活环境的扩大,生活中其他同性人的行为以及大众传媒所提倡的性别形象,又成为他们自觉学习和有意识模仿的对象。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男女两性逐渐摆脱本身某些固有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性别行为自然特征。就这样,社会通过对男女两性有控制、有选择的熏陶与学习训练,使他(她)们逐渐形成了社会生存和活动所必须具有的不同性别特征的心理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两性逐渐符合社会性别规范,最后变成被社会所接纳的、具有相应社会性别特征的成员。

分享到:
上一篇:性别形成之——认知发展理论
下一篇:世界历史上性恋存在的现象
热门文章
 “恋爱的感觉”是什么

必威博彩直播 | 必威博彩直播的技巧 | 必威博彩直播的短信 | 怎么追女孩 | 追女生技巧 | 关于我们 | | 联系我们 |

如果您看不到以上的图片请点击此处 版权2008-2014 必威博彩直播版权所有 必威博彩直播官方网站的备案标识:浙ICP备11007807号,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1533号
杭州善友品牌策划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群联综合大楼.